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使车身结构耐撞性开发工作更早地介入到项目开发中来,并获得理想的前端结构压溃模式以及碰撞波形,推导了前端结构断面力以及长度的理论方法。引入三阶等效波形的设计方法,将碰撞波形分为:吸能盒压溃阶段﹑纵梁前端压溃阶段﹑纵梁后端以及前围侵入3个阶段;分别设定每个阶段前期的波形目标,推导结构的断面力;依据能量守恒原理,推导每个阶段结构的长度。仿真验证了该推导方法。结果表明:用本方法推导的断面结构可以实现理想的轴向压溃模式。因而,用该方法可以在概念设计阶段有效地确定车身结构的关键设计参数,尤其适用于完全正向开发车型。
推荐文章
基于连续响应表面法的汽车结构耐撞性仿真优化
连续响应表面法
耐撞性
设计优化
显式有限元
基于理想弹塑性模型的复合材料结构耐撞性分析
复合材料
耐撞性
能量吸收
理想弹塑性模型
等效参数
仿虾螯结构薄壁管设计及耐撞性分析
薄壁管
结构仿生
耐撞性
落锤试验
晶胞
厚度幂指数分布管状结构耐撞性设计准则与方法研究
梯度特性
幂指数分布
吸能结构
耐撞性
设计方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理论推导的前端结构耐撞性设计
来源期刊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汽车被动安全 前端结构 断面力 长度 正向开发
年,卷(期) 2015,(4) 所属期刊栏目 汽车安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1-345
页数 5页 分类号 U461.91
字数 390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8484.2015.04.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卫国 45 235 9.0 12.0
5 周大永 45 141 7.0 10.0
9 祁洪娟 2 6 1.0 2.0
10 申波 1 1 1.0 1.0
11 尹高纪 2 8 1.0 2.0
12 王鹏翔 2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9)
共引文献  (63)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汽车被动安全
前端结构
断面力
长度
正向开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季刊
1674-8484
11-5904/U
16开
北京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
201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3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51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