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薄晶硅太阳电池减少硅材料厚度不仅能降低材料消耗和电池成本,还可以赋予其一定的柔韧性,拓展其在可穿戴设备、建筑光伏一体化等领域的潜在应用,成为目前太阳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的研究工作多集中在通过纳米图案化结构、等离激元效应等途径增强薄晶硅对太阳光,尤其是长波长太阳光的吸收,以弥补硅吸收层薄化后引起的吸光能力不足的问题.本文将侧重从图案化纳米结构、等离激元效应增强薄晶硅电池的光吸收性能、薄晶硅太阳电池电学性能的优化、新型薄晶硅太阳电池等方面,对薄晶硅太阳电池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
推荐文章
太阳电池降温提效技术的研究进展
硅太阳电池
温度特性
冷却技术
对比分析
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研究进展
钙钛矿太阳电池
结构
工作原理
太阳能
晶体硅太阳电池的氮化硅表面钝化研究
太阳电池
表面钝化
SiNx:H
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本征层工艺参数对微晶硅太阳电池开路电压的影响
微晶硅
硅烷浓度
辉光功率
开路电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薄晶硅太阳电池的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电子元件与材料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薄晶硅太阳电池 纳米图案化结构 综述 等离激元效应 光管理 钝化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22
页数 7页 分类号 TN604
字数 360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4106/j.cnki.1001-2028.2016.06.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东栋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薄膜光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7 26 3.0 5.0
2 任伟 上海大学理学院物理系量子与分子结构国际中心 7 5 1.0 2.0
3 邓昌凯 上海大学理学院物理系量子与分子结构国际中心 1 3 1.0 1.0
7 张雨莲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薄膜光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 3 1.0 1.0
8 鲁林峰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薄膜光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9)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薄晶硅太阳电池
纳米图案化结构
综述
等离激元效应
光管理
钝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电子元件与材料
月刊
1001-2028
51-1241/TN
大16开
成都市一环路东二段8号宏明商厦702室
62-36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158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17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