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用量子点偶联微囊藻毒素抗体作为探针,经过间接竞争反应之后,通过方波溶出伏安法测定Cd2+的浓度,从而实现对水中微囊藻毒素含量的检测.分别对缓冲液pH、浓度、沉积电位、沉积时间等因素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Cd2+在-0.768 V左右会出现一个灵敏的溶出峰,在最优实验条件下进行检测,峰电流值与微囊藻毒素浓度的对数值在一定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在0.1~8μg/L之间,线性方程为y=-196.66x+242.15,相关系数R2=0.992 45,检出限为0.08μg/L,加标回收率为91.0%~108.6%,相对标准偏差为2.97%~6.98%.
推荐文章
电化学氧化灭活铜绿微囊藻及藻毒素的降解
电化学氧化
铜绿微囊藻
活性氯
细胞完整性
微囊藻毒素
微囊藻毒素降解的高级氧化技术
微囊藻毒素
高级氧化技术
富营养化
微囊藻毒素研究进展
微囊藻毒素
产生
物化性质
毒性
分析
转化
微囊藻毒素对鱼类的毒性效应
微囊藻毒素
鱼类
毒性效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量子点/抗体探针采用电化学方法检测水微囊藻毒素
来源期刊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量子点 镉离子 方波溶出伏安法
年,卷(期) 2017,(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6-142
页数 7页 分类号 X82|O661|TS201
字数 301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1689.2017.02.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秀兰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116 988 17.0 25.0
2 张银志 65 397 11.0 14.0
3 李莹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5 12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7)
共引文献  (27)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8(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0(2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2(2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3(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4(8)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囊藻毒素
量子点
镉离子
方波溶出伏安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月刊
1673-1689
32-1751/TS
大16开
江苏省无锡市惠河路170号江南大学青山湾校区51号
28-79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11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4381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