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焊球是构成焊膏的合金焊粉在烧焊时形成的可移动的金属颗粒物,粒径与焊粉相当,会对电路的可靠性造成不利影响,更会直接造成混合集成电路颗粒碰撞噪声检测(PIND)失效.依照IPC-TM-650测试方法手册2.4.43条给出的焊球测试的试验方法和测试标准,通过对比焊粉尺寸、 焊膏是否含铅、 焊膏印刷后静置时间及烧焊过程中是否通氮气对焊球产生的不同影响,阐述和论证了焊球形成的机理是焊膏吸湿和氧化,并指出在工艺生产中焊膏印刷或喷印时容易造成焊球生成的环节.焊球产生后会包裹在助焊剂中,但不会随着助焊剂的清洗而完全消除,会因静电原因继续吸附在基板上,待静电得到释放后,可采用高压氮气枪吹洗的方式有效去除.
推荐文章
钢管高速MAG预焊驼峰形焊缝形成机理研究
MAG焊
驼峰型焊缝
熔池
高速摄像
焊球点不同分布模式下的焊球数量的解析模型研究
倒装芯片
焊球顺排
焊球叉排
解析模型
线性摩擦焊接头形成过程及机理
线性摩擦焊
界面
形成机理
扩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焊球的形成机理及去除方式研究
来源期刊 电子元件与材料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焊球 混合集成电路 PIND 形成 吸附 去除方法
年,卷(期) 2018,(11)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与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9-93
页数 5页 分类号 TN452
字数 420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4106/j.cnki.1001-2028.2018.11.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华伟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 7 30 3.0 5.0
2 张颖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 11 7 2.0 2.0
3 杨亮亮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 4 1 1.0 1.0
4 沈小刚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 2 2 1.0 1.0
5 殷剑东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焊球
混合集成电路
PIND
形成
吸附
去除方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电子元件与材料
月刊
1001-2028
51-1241/TN
大16开
成都市一环路东二段8号宏明商厦702室
62-36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158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17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