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今生今世的证据》是刘亮程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第三辑“家园荒芜”的倒数第三篇,也是苏教版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下“乡关何处”板块的最后一篇课文。本文表现了一种人与故乡的互生关系。刘亮程早期村庄时期的写作基本都是围绕他生活过的黄沙梁小村庄,村庄是作者个人化的言说对象,村庄的意蕴远远超越了故乡的含义,成为一种独特文化的象征,甚至具有了渗透骨髓的宗教属性。可以说,这篇散文所表现意象的神秘性、丰富性以及所蕴含哲学宗教内蕴的深刻性,为刘亮程散文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做了一个总结。
推荐文章
在文本解读中凸显小学语文的本色
文本解读
小学语文课程
阅读
文本寓意解读切忌生拉硬套
初中语文
寓意解读
多元联系
教学文本解读的特征与有效策略
文本解读
特征
策略
伊甸园的失落与重建--解读《儿子与情人》
原型批评
伊甸园
<儿子与情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失落的原乡崇拜——《今生今世的证据》文本解读
来源期刊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学科 航空航天
关键词 证据 解读 文本 散文集 思想内涵 艺术风格 村庄 故乡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58
页数 3页 分类号 V27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琳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证据
解读
文本
散文集
思想内涵
艺术风格
村庄
故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双月刊
1673-4998
32-1767/C
32开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湖南路1号凤凰广场A座
28-324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19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6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