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对玉米秸秆进行化学改性嫁接季氨基官能团,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阴离子吸附剂, 用于深度去除水体中的六价铬.通过扫描电镜 (SEM) 、红外光谱 (FT-IR) 分析发现:季氨基被成功嫁接到秸秆基质上, 改性后秸秆内表面沟壑较多, 比表面积增大.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显示:玉米秸秆基吸附剂吸附Cr (Ⅵ) 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属于单分子层化学吸附, 最大吸附量可达15.63 mg/g, 远大于D311A树脂吸附容量, 且40 min左右即可达到平衡, 最佳吸附pH为3~7.通过柱吸附实验研究发现:5 mL吸附剂处理含铬废水的体积可达3 000 mL, 吸附饱和的吸附剂通过强酸脱附再生, 多次循环吸附后处理体积几乎不变, 表明本文制备的秸秆基吸附剂具备较好的应用前景.
推荐文章
纳米CeO2吸附剂的制备及对六价铬的吸附性能
片状CeO2
无定型CeO2
六价铬
吸附
柑橘渣吸附剂对六价铬的吸附性能
柑橘渣
吸附剂
六价铬
乙酰化小麦秸秆吸附水中六价铬
小麦秸秆
乙酰化
六价铬
吸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玉米秸秆基阴离子吸附剂去除水中六价铬的性能
来源期刊 生物加工过程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玉米秸秆 改性 吸附剂 六价铬Cr (Ⅵ) 生物环境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生物环境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0-226
页数 7页 分类号 X52
字数 453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3678.2019.02.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煜 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 1 1.0 1.0
2 聂广泽 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9 15 2.0 3.0
3 朱天骄 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 1 1.0 1.0
4 张璐 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 1 1.0 1.0
5 徐纪敏 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0)
共引文献  (102)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玉米秸秆
改性
吸附剂
六价铬Cr (Ⅵ)
生物环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物加工过程
双月刊
1672-3678
32-1706/Q
大16开
南京市浦珠南路30号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19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0170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