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了解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中致敏原声称的使用情况,为修订《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提供建议.方法 在全国各地大中型超市进行采样或拍照,收集预包装食品致敏原标签声称信息并录入Excel,对各类食品的致敏原声称使用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共采集8 694份样品,致敏原标签的总体标识率为21.58%(1 876/8 694),其中焙烤食品含有致敏原声称的标识率最高(65.73%,468/712).各致敏原成分中,关于乳及乳制品致敏原的声称率最高(17.09%,1 486/8 694),使用“可能含有”“本生产线也生产”“本加工设备也生产”“本生产工厂也加工”等常用于表明存在交叉接触的预防性致敏原声称的频率较高,主要集中在焙烤食品、膨化食品、谷物及其制品等3类食品中.结论 我国预包装食品中使用食品致敏原声称的食品种类较多,致敏原声称的使用缺乏规范,个别食品类别使用预防性致敏原声称的频率较高.致敏原声称在食品产品中广泛使用,应将其作为我国致敏原标识管理的重点.
推荐文章
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中营养成分功能声称使用现况调查
食品安全标准
预包装食品
营养标签
营养成分功能声称
全国出口预包装食品致敏原成分标识调查分析报告
致敏原
预包装食品
标识
调查分析
预包装老年食品现状及营养声称分析
老年食品
预包装食品
营养声称
现况调查
上海超市预包装零食致敏原标识调查分析
零食
预包装食品
营养标签
致敏原标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我国预包装食品致敏原声称情况调查
来源期刊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食物过敏 食品标签 致敏原声称 致敏原管理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调查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65
页数 4页 分类号 R15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590/j.cjfh.2020.01.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车会莲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 41 207 7.0 13.0
2 樊永祥 33 101 7.0 8.0
3 于航宇 9 11 1.0 3.0
4 邢航 4 2 1.0 1.0
5 李雪娇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3)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食物过敏
食品标签
致敏原声称
致敏原管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双月刊
1004-8456
11-3156/R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37号2号楼501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62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09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