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油田开采过程中,对低渗透井往往采用间歇采油方式生产,但目前间歇采油机制的设定大都缺乏优化.针对此问题,文中基于数据挖掘方法,通过一元非线性方程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间歇期与间抽期动液面高度的变化规律曲线.利用油井单位时间内的最大采油效率设定了采油指标,并据此确定了适应度函数.基于粒子群算法得到了抽油泵的最优停机时间,使采油指标最大化,进而使得油井采油效率最大化.与其他间歇采油机制的采油指标对比表明,该方法的采油效率更佳,同时减少了机、杆、泵的无效磨损,提高了油田的开发效益.
推荐文章
基于扩散机制的杂交粒子群优化算法
粒子群优化
扩散
多父体杂交
热力学
基于扩散机制的双种群粒子群优化算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
扩散机制
多种群
热力学
反向粒子群优化算法用于抽油机转子故障诊断
抽油机
反向粒子群优化
转子故障诊断
磁链
仿真
基于聚类的多子群粒子群优化算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
聚类
子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间歇采油机制优化
来源期刊 断块油气田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间歇采油 数据挖掘 采油指标 粒子群算法
年,卷(期) 2020,(4) 所属期刊栏目 钻采工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41-544
页数 4页 分类号 TE357
字数 281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6056/dkyqt20200402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任涛 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37 65 4.0 5.0
2 孙文 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23 34 2.0 5.0
3 李长春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8 36 4.0 6.0
4 张鑫 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10 10 2.0 2.0
5 唐道临 13 14 3.0 3.0
6 宋红 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15 30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2)
共引文献  (145)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3(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5(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8(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间歇采油
数据挖掘
采油指标
粒子群算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断块油气田
双月刊
1005-8907
41-1219/TE
大16开
河南省濮阳市中原路157号
36-351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0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996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