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目的:现有监测手段难以高效经济地测量高速铁路全线简支梁的徐变上拱量,但可以通过分析轨道动态检测数据实现有效识别.因此,本文选取我国某高速铁路长达7年的检测数据,结合小波分解、极值点搜寻和概率分布拟合,对每一跨简支梁的高低波形进行识别,然后通过波形关键点识别简支梁徐变上拱量,并研究其发展规律.研究结论:(1)波形识别算法对24 m梁和32 m梁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4.3%和96.4%;(2)简支梁徐变上拱与混凝土徐变的发展规律相近,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上拱量发展曲线;(3)在线路开通运营6年后,24 m梁上拱量的中t位数在1.5~2.0 mm之间,32 m梁上拱量的中位数在2.0~ 2.6 mm之间,简支梁徐变上拱的发展趋于平缓,未来的发展空间有限;(4)本研究成果对掌握高铁桥梁变形状态和指导线路养护维修具有参考价值.
推荐文章
高速铁路双线箱梁徐变上拱的监控与分析
高速铁路
箱梁
徐变上拱
混凝土
客运专线简支梁徐变上拱值的监测与控制方法初探
客运专线
桥梁
徐变上拱
监测与控制
试析高速铁路简支箱梁冬期施工质量控制
高速铁路
简支箱梁
冬期施工
32m高速铁路简支梁桥铺轨后残余徐变上拱限值研究
高速铁路
32m简支梁桥
无砟轨道
周期性不平顺
桥梁残余徐变上拱
限值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高低的高速铁路简支梁徐变上拱识别方法
来源期刊 铁道工程学报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简支梁 徐变上拱 高低 识别方法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线路与轨道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30,100
页数 7页 分类号 U213
字数 427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亮 190 1870 24.0 32.0
2 刘秀波 17 127 4.0 11.0
3 马帅 7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1)
共引文献  (39)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速铁路
简支梁
徐变上拱
高低
识别方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铁道工程学报
月刊
1006-2106
11-3567/U
16开
北京市复兴路69号中国中铁广场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282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4361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