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摘要:
为了探讨模块化软体机器人驱动模式多样性对实现有效运动的影响,设计了一个6模块软体爬行机器人,并进行了多模式运动分析.使用差动运动模块设计了一个通过前进波在机体上的传递实现运动的机器人;分析了爬行过程中充放气模块的受力状态和充放气模块位置间隔之间的关系,得出了满足充气时模块获取的运动量、放气时模块向前传递运动量这一单向运动必要条件的位置间隔关系式,依据该模型得到了6模块机器人的10种可行运动模式;采用集中质量法对机器人建立拉格朗日动力学模型,通过ADAMS仿真验证了不同驱动模式的可驱动性;通过实验验证了机器人的可行运动模式并得出了不同模式下的运动速度.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充放气模块位置间隔关系公式来分析模块化爬行机器人运动模式可行且准确;多模块软体机器人具有丰富的运动模式,依据驱动模式的不同即可实现运动速度的变化;通过选用高效的运动模式A1D2,多模块机器人可实现最大运动速度13.2 mm/s.
推荐文章
基于模块化的机器人运动控制节点的设计
模块化
智能节点
永磁直流无刷电机
CAN总线
模块化机器人拓扑重构规划研究
机器人
重构规划
可重构
模块化
拓扑结构
空间探测自组装群体模块化机器人
空间探测
群体机器人
模块化
自组装
仿真试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模块化软体机器人多模式运动分析
来源期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模块化软体机器人 位置间隔关系 多模式运动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6-133
页数 8页 分类号 TP24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652/xjtuxb202003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费燕琼 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 86 692 13.0 22.0
2 王江北 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 3 10 2.0 3.0
3 闵剑 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 2 1 1.0 1.0
4 刘朝雨 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7)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4(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7)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模块化软体机器人
位置间隔关系
多模式运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月刊
0253-987X
61-1069/T
大16开
196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2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813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