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不同的烹调方式使猪肉中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发生变化.以猪背最长肌为原料,通过4种常见的烹调方式:蒸、煮、微波、烤,探究脂肪酸的变化规律,进而指导人们的烹调方式.采用改进的Folch法提取烹调后猪肉中的脂肪,用氨丙基硅胶固相萃取小柱分离脂肪中的甘油三酯和磷脂,并采用气相色谱,以十三烷酸甲酯为内标定量分析总脂、甘油三酯及磷脂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蒸、微波、煮和烤对猪肉脂肪中甘油三酯的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影响.而微波、煮和烤均使磷脂的脂肪酸组成发生显著性变化,其中饱和脂肪酸(SFA)和反式脂肪酸(TFA)的含量均显著增加,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与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明显减少,变化最明显的为烤制;蒸制对磷脂的脂肪酸组成影响最小,仅SFA和PUFA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总脂肪酸组成差异显著,其含量变化主要是由磷脂的变化引起的.结论:烹调对磷脂影响显著;蒸制对猪肉脂肪的脂肪酸保护效果最好,烤制易破坏脂肪酸,从而降低营养价值.
推荐文章
热处理对牛、羊、猪肉肌内脂肪过氧化程度影响
牛肉
羊肉
猪肉
热处理
脂肪过氧化
肌内脂肪与背最长肌肉质、脂肪酸组成的关系
肌内脂肪
肉质
脂肪酸含量
脂肪酸组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烹调方式对猪肉肌内脂肪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食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猪肉 肌内脂肪 脂肪酸组成 烹调方式
年,卷(期) 2020,(5) 所属期刊栏目 加工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6-203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512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429/j.1009-7848.2020.05.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邓泽元 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55 2713 26.0 38.0
2 范亚苇 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66 575 14.0 20.0
3 李静 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148 949 16.0 23.0
4 许雪萍 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2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猪肉
肌内脂肪
脂肪酸组成
烹调方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食品学报
月刊
1009-7848
11-4528/TS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3街6号轻苑大厦3层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81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490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