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消费的目的是为了生存.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活动但脱离不了消费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消费活动更具有普遍性.生产之物必须要被消费,而为了促进消费,生产和消费演化出的客体指示着消费者一种全部意义上的逻辑性,消费活动变成符号的操控活动,主体在消费中形成自我的对立面,且被自我支配,企图寻求绝对的、同质化的价值规范.要使主体走出迷失的困境,应该认识到对主体的认识不能仅仅采用物种逻辑,也应该采用适用于人的逻辑和方法,归根结底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因而依据马克思的价值性原则、社会性原则以及历史性原则对主体性进行重构,注重主体对价值追求的节制,和在实践中对社会关系的改造以及立足时代发展,主体的自我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提升.
推荐文章
主体性德育对医德教育的启示
主体性
德育
医德教育
浅析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
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
主体性理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主体性在消费中的迷失与重构
来源期刊 文学教育(上) 学科
关键词 消费 主体性 异化
年,卷(期) 2020,(8) 所属期刊栏目 文艺杂谈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8-139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342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谢梦婷 3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消费
主体性
异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学教育(上)
月刊
1672-3996
42-1768/I
16开
湖北省武汉市
38-423
200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844
总下载数(次)
26
总被引数(次)
59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