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作为常见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酚类化合物在果蔬、谷物、茶、咖啡等植物性农产品、食品和饮料中广泛存在.酚类已被证明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调节血糖血脂、抗肿瘤、抗菌、抗病毒、调节肠道微生态等.酚类复杂混合物的生物利用度与其吸收特性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酚类在消化道小肠和结肠段的吸收规律,总结了肠道菌群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并介绍了近年来酚类对肠道菌群调节研究的进展.膳食酚类复杂多样,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并相互影响,且这一过程存在个体差异,因此酚类的吸收和作用机制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可借助宏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以及高通量代谢组学的发展来不断推进本领域的理论研究.
推荐文章
黄酮类化合物吸收代谢及其对胃肠道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
胃肠道
新陈代谢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对中药有效成分的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
有效成分
生物转化
酚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
发光菌
酚类
联合毒性
作用机制
酚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
发光菌
酚类
联合毒性
作用机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酚类化合物的吸收特性及对肠道菌群的作用
来源期刊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酚类化合物 生物活性 吸收 肠道菌群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食品化学与营养|Food Chemistry and Nutrition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01-707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2)
共引文献  (21)
参考文献  (9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0)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9)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19)
  • 参考文献(1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1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2(23)
  • 参考文献(1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3(19)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4(28)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5(29)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6(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7(1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8(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酚类化合物
生物活性
吸收
肠道菌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半月刊
2095-0381
11-5956/TS
大16开
北京市100029-27信箱
200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545
总下载数(次)
41
总被引数(次)
2351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