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不同浓度水杨酸(SA)、2,4-表油菜素内酯(EBR)、L-精氨酸(L-Arg)、亚精胺(Spd)和山梨醇(Sor)浸泡采后猕猴桃果实15 min,24 h后针刺接种浓度为1×106个/mL的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分生孢子悬浮液,置温度(25±1)℃、湿度85%~95%光照培养箱中5 d后测定病斑大小,探究上述外源物质诱导采后猕猴桃果实抗葡萄座腔菌的效应.结果表明,0.01 mmol/L SA,0.005 mmol/L EBR,1 mmol/L L-Arg,0.1 和5 mmol/L Spd,0.1 mmol/L Sor 处理可诱导采后猕猴桃果实对葡萄座腔菌产生抗性,病斑直径显著小于对照(0.05%Tween-80蒸馏水).
推荐文章
贮藏期猕猴桃果实的品质变化
猕猴桃
品质
贮藏性
大果灵
健果素
二氧化氯
猕猴桃果实加工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猕猴桃
果皮
果肉
皮渣
综合利用
采后猕猴桃气调保鲜贮藏技术的探讨
猕猴桃
气调保鲜
贮藏技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几种外源物质诱导采后猕猴桃果实抗葡萄座腔菌的效应
来源期刊 中国南方果树 学科
关键词 外源物质 猕猴桃 葡萄座腔菌 诱导抗病
年,卷(期) 2022,(1) 所属期刊栏目 落叶果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5-137,143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938/j.issn.1007-1431.2021031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外源物质
猕猴桃
葡萄座腔菌
诱导抗病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南方果树
双月刊
1007-1431
50-1112/S
16开
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研究所
78-13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72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229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