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4种不同嫁接组合的平均成活率分别为:福建水仙/鸠坑78.6%,龙井43/鸠坑87.3%,乌牛早/鸠坑88.9%,浙农113/鸠坑85.6%.不同月份进行的茶树嫁接,依茶丛数统计,100%成活.依接穗数计,39.3%的茶丛100%成活,仅不足7%的茶丛接穗成活率低于60%.若以最低成活率计算,只要每丛嫁接8个接穗,就基本能达新茶园种植时每丛种3株的效果.各嫁接组合的芽梢抽生初期与接穗品种一致,前期温度低,生长量小,接穗品种和相同接穗的嫁接组合萌展值较接近,但到适宜的生长气温时,嫁接茶树因有充足的养分供给生长量大,其生长势与台刈茶树相仿,与衰老的接穗母树比较,后期生长量明显增加,两者的萌展值差距增大,嫁接茶树的新梢生长曲线陡升,换种改植的效应十分明显.
推荐文章
葡萄嫁接换种技术
葡萄
育种换种
茶树嫁接改种技术
南方
茶树
嫁接改种技术
野生毛葡萄嫁接换种试验
野生毛葡萄
嫁接,试验
油茶高接换种嫁接成活率试验
油茶
高接换种
嫁接时间
嫁接方法
砧木粗度
接穗成熟度
嫁接成活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老茶树嫁接换种的效应
来源期刊 茶叶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茶树 嫁接 换种 效应
年,卷(期) 2000,(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39
页数 4页 分类号 S571.1|S723.2
字数 170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369X.2000.01.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骆耀平 浙江大学茶学系 66 731 17.0 24.0
2 王玲玲 浙江大学茶学系 33 264 9.0 15.0
3 钱利生 浙江大学茶学系 11 186 8.0 11.0
4 吴姗 浙江大学茶学系 22 242 9.0 15.0
5 楼鑫华 浙江大学茶学系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6)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茶树
嫁接
换种
效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茶叶科学
双月刊
1000-369X
33-1115/S
大16开
浙江省杭州市梅灵南路9号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49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556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