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流化床干燥法制备稳定化颗粒酶,提高酶的耐热性.在制备过程中进风温度为40 ℃,酶活回收率达到90%以上.采用海藻酸钠(SA)作包被剂,随着SA质量浓度的提高,酶的耐干热性先增加后降低,在0.4 g/dL最高,而其耐湿热性不断增强.水分活度提高,固态酶的耐热性就随之降低,在Aw≥0.3时流化床干燥酶样品的耐热性都明显高于原酶粉,且SA质量浓度越高,酶对水分的耐受能力越高.在流化床干燥酶制剂中添加硫酸铵、氯化钠、硫酸钠等盐类稳定剂,酶的耐干热性有的增强,有的减弱,而其耐湿热性都有所增强,其中硫酸铵的热稳定化效果最好.酶在高温下的失活速度遵循一级动力学,即它的失活是由酶蛋白变性引起的,流化床干燥样品的失活常数低于原酶粉的失活常数,而不同温度下酶的失活遵循阿累尼乌斯方程.
推荐文章
流化床干燥红茶的特性
红茶
流化床
干燥
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流化床干燥器内生物质颗粒湿度预测
LSTM模型
生物质
湿度
神经网络
静电传感器阵列
流化床
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流化床干燥器内生物质颗粒湿度预测
LSTM模型
生物质
湿度
神经网络
静电传感器阵列
流化床
基于新型内热式移动-流化床干燥器的褐煤干燥过程
褐煤
流化床
气固两相流
干燥
传热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用流化床干燥法改善颗粒酶的热稳定性
来源期刊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流化床干燥 稳定化酶 热稳定性
年,卷(期) 2002,(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32
页数 6页 分类号 Q814
字数 440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1689.2002.01.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璋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283 6227 39.0 58.0
2 许时婴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323 6900 39.0 58.0
3 史锋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26 139 7.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49)
196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7(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08(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1(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流化床干燥
稳定化酶
热稳定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月刊
1673-1689
32-1751/TS
大16开
江苏省无锡市惠河路170号江南大学青山湾校区51号
28-79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11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4381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