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探讨了新中国前七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并总结了其得与失,如1953年至1957年的“以俄为师”,虽然对于我国恢复和发展教育事业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却形成了一套不适于中国国情的教育管理体制和结构;1978年至1985年的“精选基础知识,加强‘双基’,注重智力的培养”有利于加强智育,却导致了应试教育等。适些经验与教训对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1)课程改革必须立足中国的实际;(2)课程改革需要拥有理性的秩序;(3)课程改革应该具有相对独立性。
推荐文章
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反思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教材
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反思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教材
近十年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研究述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
述评
2001年
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述评
美国
教育改革
基础教育
课程标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课程”改善:批判与反思——我国基础教育前七次课程改革的得与失及其借鉴意义
来源期刊 美中教育评论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课程改革 中国的实际 理性的秩序 相对的独立性
年,卷(期) 2005,(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22
页数 8页 分类号 G423.07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文彬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59 794 16.0 22.0
2 王爱菊 安庆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系 29 103 6.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课程改革
中国的实际
理性的秩序
相对的独立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美中教育评论:A
月刊
2161-623X
武汉洪山区卓刀泉北路金桥花园C座4楼
出版文献量(篇)
1554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