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分子束外延(MBE)和脉冲激光沉积(PLD)将1~10个Fe原子层(ML)以楔型(wedge-shape)方式分别沉积到NiO(001)基片上,并对其进行磁光克尔效应(MOKE)原位测试.结果表明:通过MBE这种低能量沉积方式沉积的Fe原子层在Fe/NiO界面处产生了约2 ML的磁死层;而通过PLD这种较高能量沉积方式沉积的Fe原子层在Fe/NiO界面处产生了约3 ML的磁死层.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Fe/NiO界面的结果表明:两种沉积方式都能使Fe原子与单晶NiO在界面处发生化学反应,这是导致磁死层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MBE和PLD沉积方式来说,从靶材上被蒸发或溅射下来到达基片的原子所具有的能量很低,分别约为0.1 eV和1.0 eV,反应层较浅;磁控溅射沉积Fe原子的能量约为几~十几电子伏特,导致的反应深度约1.5 nm.
推荐文章
Ti/ZrN2/Al薄膜界面扩散反应的研究
界面扩散
ZrN2
俄歇电子能谱
线形分析
用AES研究铝薄膜与基体金属铀之间的界面反应
铝薄膜
界面
俄歇电子能谱
不同环境气压下激光沉积制备锗纳米薄膜的研究
脉冲激光沉积(PLD)
纳米薄膜
环境压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能量沉积方式对薄膜界面反应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界面反应 磁性薄膜 X射线光电子能谱
年,卷(期) 2005,(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11-1815
页数 5页 分类号 TB43
字数 319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4-0609.2005.11.02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于广华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系 88 372 9.0 14.0
2 冯春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系 18 55 5.0 6.0
3 韩刚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系 5 9 2.0 3.0
4 杨钰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系 2 3 1.0 1.0
5 腾蛟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系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界面反应
磁性薄膜
X射线光电子能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月刊
1004-0609
43-1238/TG
大16开
湖南省长沙中南大学内
42-218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248
总下载数(次)
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