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分析国内外轮对内侧距方面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在不改变车轮踏面形状、轨距和钢轨轨头形状的情况下,进行单纯改变车辆轮对内侧距的滚动台试验研究,分析等效锥度对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①在保持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相同的情况下,增加轮对内侧距有利于改善轮轨关系和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②在车轮踏面形状、轨距、钢轨轨头形状等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单纯改变轮对内侧距,必然会导致轮轨接触关系的变化,从而影响机车车辆的动力学性能;对于我国目前采用的车轮踏面形状、轨距、钢轨轨头形状而言,轮对内侧距从1 353 mm变化到1 360 mm,将导致轮轨接触等效锥度的增加,从而降低车辆的运动稳定性临界速度.③轮对内侧距的选取与车轮踏面形状的选择密切相关,在改变轮对内侧距以后,必须根据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的变化重新对其进行综合优化,确定合适的车轮轮缘踏面外形.
推荐文章
机车车辆动力学研究及发展
机车车辆
动力学
服役环境
动态模拟
机车车辆动力学计算模型的可视化研究
仿真
动力学
可视化
机车车辆
我国机车车辆动力学仿真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机车车辆
动力学性能
仿真
试验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软件TTISIM及其试验验证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仿真软件
TTISIM
验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轮对内侧距对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铁道科学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轮对内侧距 轮轨接触 踏面形状 等效锥度 动力学性能 滚动台试验
年,卷(期) 2006,(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9-103
页数 5页 分类号 U2
字数 440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1-4632.2006.05.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成荣 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 7 67 4.0 7.0
2 陈厚嫦 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 7 88 4.0 7.0
3 黄体忠 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 4 41 2.0 4.0
4 王群伟 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 3 40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36)
二级引证文献  (235)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5)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7)
2009(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0(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1(1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2(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3(27)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4(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5(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16(3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7(3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18(2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9(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20(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轮对内侧距
轮轨接触
踏面形状
等效锥度
动力学性能
滚动台试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铁道科学
双月刊
1001-4632
11-2480/U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大柳树路2号
82-776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02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556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