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文学作品本身一般具有原型意义、现实意义和审美意义。但由于长期受意识形态的支配,我国语文教育很长一段时间对文学作品意义的阐释主要是从现实意义出发,单一而功利。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我们的学生都知道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大致都是“揭露了,批判了,鞭笞了”或是“歌颂了,赞美了”,答案标准唯一。看似热闹有效,其实是以牺牲学生的个性为代价的。对文学作品的解读缺少温馨的人情和平和的心态,从而使学生逐渐变得冷漠、狭隘和刻板,思维方式和言语方式越来越意识形态化,失去了鲜明的个性,远离了情与美,造成了学生普遍的厌学情绪。
推荐文章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元解读”探讨
文本
多元解读
民主
有效
个性
谈小说文本的多元解读
小说文本
多元解读
具体分析
多元史观解读“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
多元史观
殖民扩张
影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原型意义与多元解读教学
来源期刊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多元解读 原型意义 教学 文学作品意义 意识形态化 审美意义 语文教育 主题思想 言语方式 思维方式
年,卷(期) 2006,(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13
页数 2页 分类号 G633.3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尹携携 8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多元解读
原型意义
教学
文学作品意义
意识形态化
审美意义
语文教育
主题思想
言语方式
思维方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月刊
1008-8024
37-1333/G4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1号行政办公楼
24-151
出版文献量(篇)
16058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