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机器人       
摘要:
研制了以超磁致伸缩薄膜为驱动器的仿生游动微型机器人,其作业原理是以超磁致伸缩薄膜驱动器为尾鳍,通过改变时变振荡磁场的驱动频率,在超磁致伸缩薄膜的磁机耦合作用下,将时变振荡磁场能转换成驱动器的振动机械能,振动的超磁致伸缩薄膜驱动器再与液体耦合,便产生了机器人的推力.由于超磁致伸缩薄膜为非接触式驱动,因此机器人不需要电缆驱动.基于仿生游动原理,提出一种计算推力的数学模型,以建立的超磁致伸缩薄膜受迫振动模型的前三阶谐振频率模态为尾鳍的摆动,对振动薄膜产生的推力进行了计算.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表明仿生游动微型机器人的方案切实可行.
推荐文章
无缆微型游动机器人驱动磁场系统的研究
微型游动机器人
磁致伸缩薄膜
功率优化
磁场均匀化
组合线圈
仿趋磁细菌的微型机器人研究
趋磁细菌
微型仿生机器人
导向磁场
胶囊式微型机器人驱动转矩的研究
胶囊微型机器人
磁驱动力矩
流体阻力矩
丢步转速
外磁场驱动医用微型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医用微型机器人
微驱动器
外场驱动控制方法
微创外科手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超磁致伸缩薄膜驱动仿生游动微型机器人
来源期刊 机器人 学科
关键词 微型机器人 超磁致伸缩薄膜 推力模型 仿生游动
年,卷(期) 2006,(2)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与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0-176
页数 7页 分类号 TP2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2-0446.2006.02.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贾振元 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46 3324 30.0 43.0
2 张永顺 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6 417 13.0 18.0
3 刘巍 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87 768 16.0 24.0
4 王惠颖 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33 2.0 2.0
5 李海亮 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51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45)
二级引证文献  (5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8)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型机器人
超磁致伸缩薄膜
推力模型
仿生游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机器人
双月刊
1002-0446
21-1137/TP
大16开
1979-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37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711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