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SiO粉末为原料,采用水热法成功地制备出一维纳米硅氧线,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该一维硅氧线的形貌,可知其直径为100~200 nm,长度可以达到几十微米.X射线能谱仪(EDS)定量分析了该一维材料的成分,表明该纳米线由硅和氧两种元素组成.荧光光谱法测试了硅氧线的发光光谱,表明在426和446nm处有较强的发光.通过不同条件下的对比实验得到制备该纳米线的最佳条件,同时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该方法制备硅氧线的生长机理.
推荐文章
多孔硅的能带变化及光致发光的研究
多孔硅
退火
量子限制模型
富纳米硅氮化硅薄膜光致发光机制
纳米硅
氮化硅薄膜
光致发光
发光机制
用甩胶喷雾热分解方法制备羧酸铕配合物光致发光薄膜的研究
甩胶喷雾热分解
羧酸铕配合物
光致发光
薄膜
含纳米硅粒SiO2薄膜的光致发光
磁控溅射
纳米硅
光致发光
量子限制效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维硅氧线的水热法制备及光致发光
来源期刊 半导体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水热法 硅氧线 PL光谱 生长机理
年,卷(期) 2007,(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83-1087
页数 5页 分类号 TN252
字数 270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3-4177.2007.07.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唐元洪 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67 498 13.0 19.0
2 林良武 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7 61 4.0 6.0
3 李小祥 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 11 2.0 3.0
4 李甲林 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 9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水热法
硅氧线
PL光谱
生长机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半导体学报(英文版)
月刊
1674-4926
11-5781/TN
大16开
北京912信箱
2-184
1980
eng
出版文献量(篇)
6983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3531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