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研究以红薯糖浆为碳源的红茶菌发酵饮料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研究水解酶用量、红薯糖浆添加量、接种量、茶叶种类、温度对红茶菌生长与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红薯糖浆的最适水解酶用量为糖化酶100u/g、液化酶14u/g;最佳发酵培养液配比为糖浆15%、接种量20%、茶汁65%,且绿茶浸提液优于红茶浸提液;30℃静态培养至pH2.5,红茶菌生长旺盛,菌膜肥厚,总糖转化率高,菌液富有红薯特有的清香.因此,以红薯糖浆为碳源生产红茶菌发酵饮料,营养丰富,酸甜爽口,且经济、安全.为红薯资源的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推荐文章
海藻酸钠—明胶协同固定化红茶菌制备工艺的优化
红茶菌
海藻酸钠
明胶
固定化
响应面
工艺优化
固定化共生发酵红茶菌饮料工艺的研究
固定化
共生发酵
红茶菌饮料
红茶菌多糖的初步分离及含量测定
红茶菌
多糖
乙醇沉淀法
苯酚-硫酸比色法
红茶菌饮料的研究进展
红茶菌
工艺
营养成分
功能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酶法红薯糖浆红茶菌发酵饮料工艺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食品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双酶法 红薯糖浆 红茶菌 总糖转化率 发酵饮料 工艺
年,卷(期) 2008,(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0-75
页数 6页 分类号 TS2
字数 424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7848.2008.02.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书贤 南阳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44 280 11.0 14.0
2 王冬梅 南阳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33 274 11.0 14.0
3 李娟 南阳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3 14 2.0 3.0
4 张大光 南阳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2 14 2.0 2.0
5 郑强 南阳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2 14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112)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31)
二级引证文献  (7)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双酶法
红薯糖浆
红茶菌
总糖转化率
发酵饮料
工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食品学报
月刊
1009-7848
11-4528/TS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3街6号轻苑大厦3层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81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490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