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固定化细胞技术实现红茶菌饮料的固定化共生发酵,对其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以发酵液中的总酸含量、总糖利用率以及对发酵液的感官评价分值为考查指标,探讨了蔗糖添加量、接种量、菌种比例以及发酵时间等因素对固定化细胞共生发酵红茶菌饮料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固定化共生发酵红茶菌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蔗糖添加量为70g/L,接种量为7.5%,菌种比例(酵母菌J:醋酸菌C)为6∶4,发酵时间为6d时,制得的红茶菌饮料色泽均匀,香味怡人,酸甜可口,具有红茶菌发酵液特有的风味.
推荐文章
海藻酸钠—明胶协同固定化红茶菌制备工艺的优化
红茶菌
海藻酸钠
明胶
固定化
响应面
工艺优化
酶法红薯糖浆红茶菌发酵饮料工艺研究
双酶法
红薯糖浆
红茶菌
总糖转化率
发酵饮料
工艺
红茶菌饮料的研究进展
红茶菌
工艺
营养成分
功能性
红茶菌多糖的初步分离及含量测定
红茶菌
多糖
乙醇沉淀法
苯酚-硫酸比色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固定化共生发酵红茶菌饮料工艺的研究
来源期刊 食品工业科技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固定化 共生发酵 红茶菌饮料
年,卷(期) 2015,(12) 所属期刊栏目 生物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3-196,210
页数 分类号 TS275.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2.03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海蓉 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 36 135 6.0 8.0
2 刘功德 22 61 5.0 7.0
3 任二芳 16 20 3.0 4.0
4 牛德宝 5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9)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38)
二级引证文献  (16)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固定化
共生发酵
红茶菌饮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工业科技
半月刊
1002-0306
11-1759/TS
大16开
北京永外沙子口路70号
2-399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192
总下载数(次)
118
总被引数(次)
20009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