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翻译家郭沫若无论在翻译理论还是在翻译实践方面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但同时也留下了某些瑕疵.从他对艺术与政治关系的处理、对翻译的认识、翻译在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其翻译涉及的广度与深度、转译、原著研究、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差距、性格、成名后心态的变化等方面进行尽可能客观的分析,可以全面反映郭译的真实状况,分析造成这些瑕疵的历史原因,指出研究的目的不是翻历史老账,而是强调要从历史的角度辩证地审视这些不足,从历史中汲取精神的力量,发掘我国译学研究的新资源.
推荐文章
试谈可译和不可译
翻译
可译性
不可译性
天人之辩的多重意蕴——基于《荀子·天论》的考察
荀子
天人之辩
天行有常
天人之分
知天与知道
“译”与“道”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文化视角
论变异之译
变异
误读
风格
不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郭译之瑕与辩
来源期刊 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郭沫若 翻译 瑕疵 辩解
年,卷(期) 2009,(6) 所属期刊栏目 翻译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50
页数 4页 分类号 H315.9
字数 719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6414.2009.06.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孔令翠 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 7 30 2.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郭沫若
翻译
瑕疵
辩解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外国语文
双月刊
1674-6414
50-1197/H
大16开
重庆市沙坪坝区
78-95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04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3958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