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优化恩七叶甜绞股蓝龙须茶生产工艺,对该产品杀青温度、时间、料液比、杀青后冷却时间等关键参数进行研究,得出杀青最优组合为A3B1C3D2,即100℃杀青2min,用直径1mm不锈钢丝做成孔径0.3cm的透气摊凉床,用风扇床下床面对流吹凉,吹冷时间5min.最优烘干组合为E2F3G1,即杀青温度100℃、烘干4h、在烘干前摊放15min;用本工艺参数生产的产品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营养成分损失较少,色香味上乘,产品质量稳定.最优冲泡组合为H2I3J1K2,即在料液比为1:50(g/mL)的80℃开水中浸泡2次,每次45min,此条件下有效成分和营养成分基本都溶出,并泡出汤清叶绿、色香味保健功能俱佳茶水,对生产品质稳定的龙须茶和对消费者冲泡本产品有较高参考意义.
推荐文章
"恩七叶甜"绞股蓝甜味物质分子结构初步研究
"恩七叶甜"绞股蓝
甜味物质
分予量
分子结构
3种不同口感的绞股蓝品种黄酮含量精确测定研究
恩五叶蜜
恩七叶甜
绞股蓝原变种
黄酮含量
"恩五叶蜜"绞股蓝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绞股蓝
总黄酮
提取
工艺优化
甜茶苷和甜茶多酚同时提取工艺优化
甜茶苷
甜茶多酚
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恩七叶甜绞股蓝龙须茶生产工艺优化
来源期刊 食品科学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恩七叶甜绞股蓝 龙须茶 生产工艺 优化
年,卷(期) 2010,(22)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2-515
页数 分类号 Q819
字数 311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田国政 湖北民族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46 326 10.0 16.0
2 刘金龙 40 294 10.0 14.0
4 罗兴武 湖北民族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33 166 8.0 11.0
5 郑小江 25 269 10.0 15.0
8 彭乾程 湖北民族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7)
共引文献  (113)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6(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7(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8(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9(11)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恩七叶甜绞股蓝
龙须茶
生产工艺
优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科学
半月刊
1002-6630
11-2206/TS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禄长街头条4号
2-439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602
总下载数(次)
47
总被引数(次)
34840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