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牛丽玲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28期撰文指出: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历来注重公与私的区别,崇“公”而抑“私”。把“私”作为人类的天敌而“斗私”“灭私”。“私”成了万恶之源。这种否定私心的道德教育容易使学生从小就陷于一种无法自拔的原罪感。当行动和信念存在巨大落差时,学生就会感到茫然和失落,从而形成一种自暴自弃、缺乏自尊和自信的心理。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私德通常是指坚毅、勇敢、慎独、从善、乐天、知足、勤俭、
推荐文章
观点挖掘综述
观点挖掘
情感分类
评论
观点搜索
观点作弊
平衡观点与地震观点的解释效果分析与评价
地震资料解释
平衡观点
地震观点
特点
差异
论砂岩型铀矿断隆成矿的观点
后遥感应用技术
砂岩型铀矿
断隆成矿
观点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观点
来源期刊 小学德育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年 “私” 日常生活 公与私 “公” 学生
年,卷(期) 2010,(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
页数 1页 分类号 G410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年
“私”
日常生活
公与私
“公”
学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小学德育
月刊
2095-1183
44-1682/G4
16开
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
46-252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824
总下载数(次)
24
总被引数(次)
476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