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了稀酸预处理过的玉米芯酶水解过程中,木聚糖酶的补充对葡萄糖、木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芯的酶水解过程中,添加适量的木聚糖酶,可提高葡萄糖和木糖的生成速度,但是,酶解24h之后,木聚糖酶的这种强化作用基本消失,此时葡萄糖和木糖生成速度基本上与初始酶用量无关.在总蛋白质含量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含等量蛋白质的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所构成的混合酶系,明显地比单一等量蛋白质的纤维素酶提高了单位蛋白质的产糖率,有利于降低酶解成本.在纤维素酶量为5~35FPU/g(干原料)范围内,适宜的木聚糖酶添加量为60IU/g(干原料);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分别采用35FPU/g(干原料)的纤维素酶和混合酶系[15FPU/g(干原料)的纤维素酶与60IU/g(干原料)木聚糖酶混合]时,72h时的糖得率(葡萄糖和木糖)几乎相等,因此,采用纤维素酶和少量的木聚糖酶的混合酶系可明显地降低纤维素酶的使用量,降低酶解成本.
推荐文章
以Bacillus pumlis.木聚糖酶水解玉米芯制备木寡糖
低聚木糖
玉米芯木聚糖
木聚糖酶
水解
HPLC
重组木聚糖酶酶解玉米芯制备低聚木糖
玉米芯
提取
木聚糖
酶解
橄榄绿链霉菌E-86产木聚糖酶水解玉米芯汽爆液生产低聚木糖
玉米芯汽爆液
低聚木糖生产
木聚糖酶
橄榄绿链霉菌E-86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木聚糖酶对玉米芯酶水解过程的影响
来源期刊 食品工业科技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木聚糖酶 纤维素酶 玉米芯 强化作用
年,卷(期) 2010,(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8-231
页数 分类号 TS210.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江华 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45 282 10.0 14.0
2 邢玲 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1 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8)
共引文献  (23)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32)
二级引证文献  (6)
195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木聚糖酶
纤维素酶
玉米芯
强化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工业科技
半月刊
1002-0306
11-1759/TS
大16开
北京永外沙子口路70号
2-399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192
总下载数(次)
118
总被引数(次)
20009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