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不同的沉积温度下采用离子束溅射技术,在Si基底上生长得到分布密度高、尺寸单模分布的圆顶形Ge量子点.研究发现:随沉积温度的升高Ge量子点的分布密度增大,尺寸减小,当沉积温度升高到750℃时,溅射沉积15个单原子层厚的Ge原子层,生长得到高度和底宽分别为14.5和52.7nm的Ge量子点,其分布密度高达1.68×1010cm-2;Ge量子点的形貌、尺寸和分布密度随沉积温度的演变规律与热平衡状态下气相凝聚的量子点不同,具有稳定形状特征和尺寸分布的Ge量子点是在热力学平衡条件限制下表面原子动态演变的结果.拉曼光谱证实,高能的表面原子在溅射生长过程中形成晶态和非晶态共存的Ge/Si混晶界面,溅射原子在混晶边界优先形核是获得高密度的自组装Ge量子点的重要原因.Ge量子点密集生长导致量子点之间的弹性作用增强,弹性排斥促使表面原子沿高指数晶面生长,使得在高温下采用离子束溅射的方法容易获得高宽比大、尺寸小、分布均匀的Ge量子点.
推荐文章
高速率沉积磁控溅射技术制备Ge点的退火生长研究*
锗纳米点
磁控溅射
原子迁移
激活能
原子轰击调制离子束溅射沉积Ge量子点的生长演变
Ge量子点
离子束溅射沉积
表面形貌
表面原子行为
离子束溅射自组装Ge/Si量子点生长的演变
离子束溅射
量子点
表面形貌
Raman光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溅射沉积自诱导混晶界面与Ge量子点的生长研究
来源期刊 物理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Ge量子点 离子束溅射沉积 表面原子行为 混晶界面
年,卷(期) 2011,(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1-722
页数 分类号 O484.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宇 云南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 101 377 9.0 12.0
2 张辉 昆明理工大学光电子新材料研究所 66 154 6.0 8.0
3 潘红星 云南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 2 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Ge量子点
离子束溅射沉积
表面原子行为
混晶界面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物理学报
半月刊
1000-3290
11-1958/O4
大16开
北京603信箱
2-425
193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474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1746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