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解决速溶茶粉的滋味淡、香气低、冷溶性差等问题,该试验以红茶为原料,采用高压脉冲电场(Pulsed Electric Field,PEF)技术辅助提取和杀菌,并结合冷冻浓缩和真空冷冻干燥联合真空吸附干燥法生产速溶红茶粉,使得整个加工工艺都在低温状态下完成.试验结果表明,高压脉冲电场技术有助于提高红茶的提取率,冷冻浓缩和高压脉冲电场杀菌能够有效保持茶汤的色、香、味;真空冷冻干燥联合真空吸附干燥后所得的速溶红茶粉的得率为22.7%,且其冷溶性高,滋味鲜浓而醇厚,香气高而纯正,汤色红艳明亮,无沉淀.
推荐文章
速溶枣粉加工工艺研究
速溶枣粉
真空技术
加工工艺
速溶黄粉蛋白乳粉的研制
黄粉蛋白
酶解
喷雾干燥
乙酸乙酯
速溶
山茱萸速溶粉的喷雾干燥工艺研究
山茱萸
喷雾干燥
出粉率
水分活度
速溶粉
喷雾干燥法制备速溶枣粉及其冲调性分析
枣粉
喷雾干燥法
响应面法
湿润时间
分散时间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保香低温速溶红茶粉的研发
来源期刊 饮料工业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保香低温 速溶红茶粉 高压脉冲电场技术 冷冻浓缩 真空冷冻干燥
年,卷(期) 2013,(10) 所属期刊栏目 生产工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6
页数 6页 分类号 TS272
字数 553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方婷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114 356 10.0 15.0
2 陈锦权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95 573 12.0 18.0
3 孙沈鲁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12 49 4.0 6.0
4 张玲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8 39 3.0 6.0
5 吴秋白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8)
共引文献  (258)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3)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保香低温
速溶红茶粉
高压脉冲电场技术
冷冻浓缩
真空冷冻干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饮料工业
双月刊
1007-7871
11-5556/TS
大16开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北七马路38号
8-76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26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1321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