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宏观比较文学”是以民族文学为最小单位的总体比较,古代阿拉伯帝国、日本、朝鲜等国,长期流行宏观比较;到了19世纪初的欧洲,斯达尔夫人、施勒格尔等人在宏观比较的实践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集体的比较”、“整体描述”和“宏观把握”的方法论;丹纳的“三要素决定论”为没有事实关系的平行的宏观比较建立了坐标轴,斯宾格勒的“基本象征”论、汤因比的“文明形态”论为宏观比较提供了基本的比较单元.宏观比较重总体把握,重印象描述,重直观感受,重直觉与观相的审美判断,追求形态性、个别性、民族性和特殊性.它与重事实、重实证的法国学派,与重规律性、普遍性的美国学派,在方法论上都有很大差异,具有独特的、不可取代的方法论价值,值得好好研究和吸收.
推荐文章
关于比较文学学科归属的定位
比较文学
学科归属
存在的悖论 ——比较文学视野下的跨学科研究
比较文学
跨学科
存在与悖论
比较文学的基因焦虑感--从ICLA会议主题看比较文学学科的变化
基因焦虑感
文化研究
边缘化
比较文学
比较文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比较文学史上的宏观比较方法论及其价值
来源期刊 中国比较文学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比较文学 宏观比较文学 学科方法论
年,卷(期) 2014,(1) 所属期刊栏目 形象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1-182
页数 12页 分类号 I10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向远 172 561 12.0 1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比较文学
宏观比较文学
学科方法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比较文学
季刊
1006-6101
31-1694/I
大32开
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18
总下载数(次)
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