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业已成为当今国内外主流学派的“认知语言学”,是基于体验哲学,在批判TG心智观之不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其名称“认知”二字却名不符实,未能明确体现这一理论取向,难怪乔氏本人也曾将TG冠之为认知语言学.据此,笔者为能突出该学科的体验性和实践性,主张将其修正为“体认语言学”,且将其核心原则归纳为“现实—认知—语言”,即心智和语言都是来自对现实的“体(互动体验)”和“认(认知加工)”,这样便能明确体现该学科的精髓.本文主要从十个方面论述了做此修补的原因,以及“体认”这一术语的具体含义、解释力以及我们自己的贡献.因此,“体认语言学”与国外Lakoff&Johnson等所述的关系为:既长于斯也发展于斯,这也算是对中国本土语言理论的一种尝试.
推荐文章
从现代到后现代——全科医学兴起的后现代哲学审视
全科医学
后现代哲学
主体间性
效果历史
认知语言学概述
认知
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全科医学兴起的后现代哲学聚焦
全科医学
后现代哲学
主体间性
效果历史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认知语言学
作品
情感
本质
环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后现代哲学视野下的体认语言学
来源期刊 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体验人本观 体认语言学 语言哲学
年,卷(期) 2014,(6) 所属期刊栏目 外国语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67
页数 7页 分类号 H313
字数 887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寅 四川外国语大学外国语文研究中心 52 135 6.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6)
共引文献  (53)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83)
二级引证文献  (34)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26)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20(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认知语言学
体验人本观
体认语言学
语言哲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外国语文
双月刊
1674-6414
50-1197/H
大16开
重庆市沙坪坝区
78-95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04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3958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