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从色差、透光率、吸光度、pH值、电位和儿茶素含量变化探讨质量浓度和温度对茶多酚水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和温度贮存的茶多酚溶液稳定性差异都较大,其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灭菌、贮存过程中,茶多酚溶液的亮度、透光率逐渐下降,溶液色泽和吸光度逐渐加深和增大,儿茶素含量和pH值呈现显著下降,且茶多酚质量浓度越高变化趋势越明显;25℃贮存时,色差、透光率、吸光度、pH值和儿茶素含量的变化程度均明显高于4℃贮存时;茶多酚溶液的电位绝对值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小,说明质量浓度低的茶多酚溶液较稳定.从变化趋势可判断出茶多酚质量浓度为400~800 mg/L,4℃贮存时,茶多酚稳定性相对较好,更适合保存和开发利用茶多酚.
推荐文章
温度对泡沫稳定性的影响
泡沫稳定性
温度
表面膜性质
表面张力
温度对高浓度SDS水溶液泡沫稳定性及分离的影响
温度
高浓度
SDS
泡沫稳定性
泡沫分离
铬离子对高温高浓度硝酸铵水溶液热稳定性的影响
硝酸铵水溶液
C80微量热仪
硝酸铬
热稳定性
茶多酚对牡丹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及货架期预测
茶多酚
牡丹籽油
Schaal烘箱法
抗氧化
货架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温度和质量浓度对茶多酚水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来源期刊 食品科学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茶多酚 稳定性 质量浓度 温度
年,卷(期) 2014,(11)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6
页数 6页 分类号 TS272
字数 504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506/spkx1002-6630-201411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曾亮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57 488 12.0 19.0
5 罗理勇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35 307 11.0 15.0
9 马梦君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8 98 6.0 8.0
10 傅丽亚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3 54 3.0 3.0
11 胡文卿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1 2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24)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136)
二级引证文献  (57)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3)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1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2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9(21)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20(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茶多酚
稳定性
质量浓度
温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科学
半月刊
1002-6630
11-2206/TS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禄长街头条4号
2-439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602
总下载数(次)
47
总被引数(次)
34840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