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旨在优化戊己丸中抑菌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提取方法、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液固比及溶剂体积分数对抑菌活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其提取工艺进行进一步优化,并对结果进行验证。研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以抑菌直径为活性追踪指标。单因素试验表明:用乙醇为溶剂,回流提取戊己丸的抑菌效果最佳。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乙醇体积分数80?5%,提取时间38 min,液固比8?3 mL/g,回流提取2次。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戊己丸提取液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达到22?20 mm。最终确定提取工艺简单易行,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性好。
推荐文章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苓柏解毒丸的提取工艺
苓柏解毒丸
星点设计
效应面优化法
提取工艺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玄芪化瘀浓缩丸水提工艺
玄芪化瘀浓缩丸
水提工艺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白芍提取工艺?
白芍
芍药苷
芍药总苷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当归提取工艺
当归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提取工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戊己丸提取工艺
来源期刊 生物加工过程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戊己丸 抑菌活性物质 提取工艺 星点设计 效应面法
年,卷(期) 2015,(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与开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51
页数 5页 分类号 R284.2
字数 308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3678.2015.05.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丹丹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25 60 5.0 6.0
2 张晓琳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5 7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2)
共引文献  (5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戊己丸
抑菌活性物质
提取工艺
星点设计
效应面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物加工过程
双月刊
1672-3678
32-1706/Q
大16开
南京市浦珠南路30号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19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017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