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某 Bump(凸包)进气道为研究对象,采用 CFD 数值模拟技术对其内、外流场进行计算,重点研究超声速来流马赫数 M∞=1.60下进气道气动、流场特性;根据进气道内、外流场特点,分别设计机身棱线涡扰流片、进气道抽吸及射流流动控制装置,目的在于提高飞机 M∞=1.60来流、进/发匹配点条件下进气道总压恢复、降低出口流场畸变;采用 CFD 技术对各流动控制装置效能进行计算,基于计算结果,对各流动控制装置效能及典型装置流动控制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M∞=1.60来流、负迎角下,扰流片作用不明显;采用进气道抽吸或射流控制措施,对提高进气道总压恢复有效。研究结果可为类似 F-35那样的隐身战机 Bump 进气道流动控制或工程发展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推荐文章
Bump进气道设计与试验研究
Bump进气道
DSI技术
进/发匹配
综合畸变指数
S形进气道流动控制数值模拟研究
S形进气道
边界层分离
旋流畸变
涡流发生器
S形进气道流动控制数值模拟研究
S形进气道
二次流
流动控制
涡流发生器
枭龙飞机Bump进气道设计
Bump进气道
总压恢复系数
综合畸变指数
进/发匹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某 Bump 进气道流动控制计算研究
来源期刊 空气动力学学报 学科 航空航天
关键词 进气道 流动控制 总压恢复 流场畸变 机理
年,卷(期) 2016,(4) 所属期刊栏目 研 究 简 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6-481
页数 6页 分类号 V211.3
字数 408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638/kqdlxxb-2014.01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振山 5 20 3.0 4.0
2 杜羽 2 5 1.0 2.0
3 马晓光 2 11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5)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进气道
流动控制
总压恢复
流场畸变
机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空气动力学学报
双月刊
0258-1825
51-1192/TK
大16开
四川绵阳211信箱
62-27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57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919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