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鲣鱼为原料,考察了两种不同的蒸煮工艺(T1、T2)对蒸煮过程中鱼柳的升温曲线、失水率、失重率、色泽、质构和组胺含量等的变化情况,分析两种蒸煮工艺对鱼柳蒸煮品质影响的差异,找出两种工艺的优缺点.结果表明,蒸煮工艺T1蒸煮损失较低,鱼柳得率比T2高1%~2%,蒸煮时间比T2短6~8 min,蒸煮过程中鱼肉色泽变化稳定,蒸煮完成后具有较好的质构特性,并且T1能有效降低鲣鱼肉中的盐含量.蒸煮工艺T2步骤相对简单,总加工时间比T1短20~30 min,组胺产生量比(T1)少约18 mg/kg,同时所得鱼柳还具有较高的非蛋白氮,气味较浓郁.两种蒸煮工艺各有优势,企业可以根据鲣鱼新鲜度及生产条件选择合适生产工艺.
推荐文章
蒸煮处理对竹纤维化学组成的影响及机理
竹纤维
纤维素
木质素
傅立叶红外
x-射线衍射
油脂对鱼糜凝胶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鱼糜凝胶
油脂
品质
理化特性
微观结构
风味
水旱种植下多个品种蒸煮品质和稻米RVA谱的比较性研究
水、旱种植
直链淀粉含量
RVA谱
水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蒸煮工艺对鲣鱼鱼柳品质的影响
来源期刊 食品工业科技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鲣鱼 鱼柳 蒸煮工艺 蒸煮损失 组胺 品质
年,卷(期) 2016,(11) 所属期刊栏目 工艺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6-211
页数 6页 分类号 TS254.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6.11.03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绪霞 浙江工业大学海洋学院 38 135 5.0 10.0
2 赵丹丹 浙江工业大学海洋学院 8 15 2.0 3.0
3 彭玲玲 浙江工业大学海洋学院 6 8 2.0 2.0
4 徐靖彤 浙江工业大学海洋学院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31)
参考文献  (2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鲣鱼
鱼柳
蒸煮工艺
蒸煮损失
组胺
品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工业科技
半月刊
1002-0306
11-1759/TS
大16开
北京永外沙子口路70号
2-399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192
总下载数(次)
118
总被引数(次)
20009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