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空间合作目标航天器在轨维护任务需求,提出一种新型结构的空间爬行机器人,可搭载于抓取机械臂上,在主动航天器和故障目标形成连接后,爬行移动到故障目标上需要维修的位置进行维修精细操作.该机器人移动系统主要由压电驱动腿、微修饰粘附足组成.其微观粘附足借鉴壁虎刚毛的粘附机理,设计微米级微阵列的机器人足端结构.在上述结构设计基础上,利用离散元软件建立其仿真模型,对壁虎的强吸附能力和快速脱附能力进行理论建模分析,建立单根刚毛在不同状态下的受力模型,模拟刚毛在不同脱附角下的粘附和脱附的过程,对其单个刚毛的粘附特性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空间零重力环境下,通过不同运动方式可以实现单个刚毛的吸附和快速脱附的能力.为后续实现机器人足的吸附和快速脱附的能力提供了理论支持.
推荐文章
仿生六足爬行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研究
ARM
DSP
CAN总线
仿生六足爬行机器人
运动控制技术
六足蜘蛛爬行机器人系统组成和越障性能分析
六足
爬行机器人
系统组成
越障性能分析
仿爬行类四足步行机器人运动学标定模型研究
四足步行机器人
运动误差
运动学参数
标定模型
基于水下六足机器人腿部运动控制问题研究
爬游六足机器人
平行间距控制算法
正逆运动学解
Simulink仿真
机器人控制策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针对在轨维护的爬行机器人足粘附机理研究
来源期刊 深空探测学报 学科 航空航天
关键词 仿生 微阵列 离散元 粘附力
年,卷(期) 2017,(3)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3-298
页数 6页 分类号 V467
字数 272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5982/j.issn.2095-7777.2017.03.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姜生元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54 306 11.0 16.0
2 陈涛 苏州大学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47 129 6.0 9.0
3 侯绪研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2 88 4.0 8.0
4 李龙 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26 45 4.0 6.0
5 薛萍萍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 0 0.0 0.0
6 苏奕粼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1 0 0.0 0.0
7 曹盼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 6 1.0 2.0
8 唐天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7)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仿生
微阵列
离散元
粘附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深空探测学报
双月刊
2095-7777
10-1155/V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201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7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0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