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恩施州红茶加工现状调查表明,恩施红茶生产季节多在夏秋季,萎凋和发酵专用设备普及率低.代表性红茶感官品质和理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茶样外形条索较紧,色泽润度好,符合宜红茶品质要求,但部分茶样存在茶汤红度不够,明亮度较差,香气和滋味高火、闷气、生青、酸馊味严重,鲜爽度不够;叶底红度不够,明亮度较差,花杂现象严重.内质分析结果表明,恩施红茶氨基酸含量2.30%~3.49%,可溶性糖含量2.21%~4.90%,均处于较高水平,茶叶内含物质丰富;茶多酚保留量6.68%~8.73%,处于正常水平,茶叶苦涩味不明显.茶黄素含量0.049%~0.550%,茶红素含量0.61%~3.91%,变化较大;茶褐素含量2.09%~3.15%,变化相对较小.恩施红茶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而且两者比值均较高,说明恩施红茶的加工,尤其是发酵技术存在较大问题,从而导致红茶内质质量不高.建议改进恩施红茶加工的技术措施为:控制鲜叶质量,确保原料品质;引进红茶加工专用设备,实现标准化加工;严格规范加工环境,确保卫生质量安全.
推荐文章
金牡丹片型花香红茶加工技术
茶叶
金牡丹
片型花香红茶
新工艺
加工技术
紫玫瑰创新型坦洋工夫红茶加工技术初探
紫玫瑰
创新型
坦洋工夫
加工
红茶加工过程香气变化研究进展
红茶
香气
形成机理
花果香型红茶加工技术
花果香型红茶
乌龙茶品种
日光萎凋
荡青
抖青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恩施红茶加工技术改进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茶叶 学科
关键词 恩施 红茶 加工 品质
年,卷(期) 2018,(3)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33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395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3150.2018.03.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玉琼 华中农业大学茶学系 47 561 16.0 22.0
2 余志 华中农业大学茶学系 30 196 9.0 13.0
3 倪德江 华中农业大学茶学系 68 757 18.0 25.0
4 曲凤凤 华中农业大学茶学系 4 4 1.0 1.0
5 曾维超 5 5 1.0 1.0
6 朱珺语 华中农业大学茶学系 4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恩施
红茶
加工
品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茶叶
月刊
1000-3150
33-1117/S
16开
浙江省杭州市梅灵南路9号
32-34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87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221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