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酸性蛋白酶能在高酸性环境中发挥水解作用,因而应用广泛.从山西老陈醋醋醅中分离到的5株高产蛋白酶霉菌中,筛选到M13的产酸性蛋白酶能力最强,经形态学特征鉴定为犁头霉属.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犁头霉M13产酸性蛋白酶的基质条件进行优化,得出持水量100%,初始pH 4.5,高粱和玉米的添加量分别为2.4%,最适无机氮源硝酸铵的添加量为3.2%,有机氮源豆粕的添加量为13%,此时酸性蛋白酶酶活可达2 372.86 U/g发酵醅.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M13可耐受8%的乙醇和pH 2的低酸环境,在15~30℃及pH3~3.5范围内生长旺盛,具有较强的环境耐受性,可作为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等的优良辅助菌种,从而提高原料利用率和产品产量并改善产品品质.
推荐文章
红曲霉固态发酵产糖化酶及酸性蛋白酶条件的优化
红曲霉
面酱
糖化酶
酸性蛋白酶
发酵条件
Rhizopus oryzae产酸性蛋白酶条件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米根霉
少孢根霉
酸性蛋白酶
酶学性质
响应面优化产碱性蛋白酶菌株的产酶条件
碱性蛋白酶
响应面分析
产酶条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酸性蛋白酶高产菌株犁头霉M13的抗逆性分析及固态产酶基质条件优化
来源期刊 中国食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犁头霉 环境耐受性 酸性蛋白酶 固态培养基质
年,卷(期) 2018,(10) 所属期刊栏目 加工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0-127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429/j.1009-7848.2018.10.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霍乃蕊 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86 578 12.0 21.0
2 王如福 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84 517 13.0 19.0
3 苏巧艳 5 33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1)
共引文献  (64)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8)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犁头霉
环境耐受性
酸性蛋白酶
固态培养基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食品学报
月刊
1009-7848
11-4528/TS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3街6号轻苑大厦3层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81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490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