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解决车身前端结构耐撞性和轻量化之间的矛盾,通过分析正面碰撞过程中力的传递路径和能量分布,筛选出对碰撞性能影响较大的部件作为优化设计对象.将所选部件的材料和厚度作为设计变量,建立结构耐撞性和轻量化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以部件总质量和总吸能量作为优化目标、加速度峰值和前围板入侵量作为约束条件进行优化分析,得出所选部件材料和厚度的最优组合.优化后,车身前端结构质量减轻3.5%,总的吸能量增加8.9%,加速度峰值降低14.7%,前围板入侵量减少8.7%.不仅提高了汽车正面碰撞的耐撞性,且实现了车身前端结构的轻量化.
推荐文章
灵敏度分析的客车车身模块重构与结构轻量化优化设计
灵敏度分析
模块重构
轻量化
客车车身
结构优化
多学科与多材料匹配的客车车身轻量化优化设计
客车车身
材料匹配
模块化
轻量化
纯电动客车车身结构轻量化研究
纯电动客车
有限元分析
轻量化
结构优化
全铝车身前纵梁耐撞性与轻量化优化方法
铝车身
前纵梁
多目标优化
Pareto解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车身前端结构耐撞性和轻量化设计
来源期刊 车辆与动力技术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耐撞性 轻量化 材料和厚度 近似模型 多目标优化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设计计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37
页数 7页 分类号 U462.3
字数 240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4687.2019.02.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谭继锦 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34 343 10.0 18.0
2 解宇 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3 3 1.0 1.0
3 程文文 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3 3 1.0 1.0
4 季天宇 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3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2)
共引文献  (79)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耐撞性
轻量化
材料和厚度
近似模型
多目标优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车辆与动力技术
季刊
1009-4687
11-4493/TH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5号北京理工大学
2-535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79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686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