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绿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复合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质量比1︰1)辅助提取绿茶中茶多酚,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选择酶添加量、酶解温度、pH、乙醇浓度为影响因子,运用响应面法进行四因素三水平试验设计,研究各因素对绿茶茶多酚得率的影响,以及绿茶茶多酚的抑菌性.结果表明:响应面试验绿茶茶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酶添加量2.0 mL,酶解温度48℃,pH 4.8,乙醇浓度50%,在该条件下绿茶茶多酚得率为24.59%,接近预测值24.68%.绿茶茶多酚浓度与抑菌效果成正相关,当绿茶茶多酚浓度为1×10-2 mg/mL时,绿茶茶多酚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效果较显著,抑菌率分别为46.01%和45.77%,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不显著.
推荐文章
高山绿茶茶多酚提取工艺研究
茶多酚
醇提
超声波辅助提取
纤维素酶提取绿茶茶多酚的研究
纤维素酶
茶多酚
绿茶
茶多酚的抑菌活性研究
茶多酚
抑菌活性
抑菌浓度
超声提取绿茶茶多酚研究
超声波提取法
茶多酚
正交试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复合酶提取绿茶茶多酚工艺及其抑菌性
来源期刊 广西林业科学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绿茶 茶多酚 复合酶 抑菌性 响应面法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9-234
页数 6页 分类号 TQ914.1
字数 401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1126.2019.02.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堆淑 商洛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 47 235 7.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3)
共引文献  (158)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8)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3(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4(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7(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8(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2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1(1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绿茶
茶多酚
复合酶
抑菌性
响应面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西林业科学
季刊
1006-1126
45-1212/S
大16开
广西省南宁市邕武路23号
197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06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06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