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研究岔区轮轨匹配关系和经典轮轨接触理论对岔区的适用性,建立了岔区轮轨接触有限元模型,编写了数种岔区法向力及切向力计算程序.以18号高速道岔转辙区及辙叉区典型断面为例,在法向对比了赫兹、半赫兹、Kalker三维非赫兹滚动接触理论与有限元模型在接触斑面积和接触应力上的差异,切向对比了基于赫兹和半赫兹的FASTSIM算法、Polach模型和CONTACT程序在不同工况下的蠕滑力差异.计算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考虑了轮轨材料应力应变特性,更接近实际运用工况,赫兹、半赫兹、Kalker三维非赫兹与有限元法接触斑面积分别最大相差50.42%、17.83%和24.78%,最大接触应力相差60.28%、25.25%和32.37%;各工况下4种切向力模型蠕滑力随蠕滑率的变化趋势相同,同一工况下基于赫兹和半赫兹的FASTSIM算法和Polach模型与CONTACT计算结果最大相差8.08%、5.19%、9.70%;综合岔区轮轨法向、切向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半赫兹接触理论结合FASTSIM算法在岔区大批量的数据处理中更具优势.
推荐文章
轮轨滚动接触疲劳现象分析
机车
车辆
轮轨
塑性变形
滚动接触疲劳
轮轨结构横向变形对轮轨滚动接触蠕滑力的影响
轮轨
滚动接触
结构变形
有限元
蠕滑力
轨底坡对轮轨滚动接触行为的影响
轮对
钢轨
轨底坡
滚动接触
蠕滑力
接触应力
摩擦功
基于多项式拟合的轮轨滚动接触几何计算方法
轮轨滚动接触几何
多项式拟合
迹线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岔区轮轨滚动接触理论分析
来源期刊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高速道岔 轮轨匹配 法向接触 切向理论
年,卷(期) 2020,(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55-1361
页数 7页 分类号 U211.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9019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芾 349 4340 34.0 48.0
2 丁军君 67 341 10.0 14.0
3 李金城 17 26 3.0 4.0
4 吴朋朋 4 1 1.0 1.0
5 牛悦丞 9 9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
共引文献  (28)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2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5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速道岔
轮轨匹配
法向接触
切向理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双月刊
0258-2724
51-1277/U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
62-104
195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11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5158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