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油脂       
摘要:
大豆霉变后,营养物质含量减少,籽粒变色变味,某些微生物分泌的毒素富集在大豆上可能使籽粒感染上毒素.通过对霉变大豆含量不同的大豆样品和豆粕样品进行油脂含量、粗蛋白含量、氢氧化钾蛋白质溶解度、尿素酶活性、色泽和气味等质量指标的测定,分析和研究霉变大豆对豆粕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霉变大豆含量的增加,豆粕粗蛋白含量有所升高,豆粕氢氧化钾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豆粕尿素酶活性降低,豆粕颜色灰暗无光泽,霉变味加重.由此得出,用豆粕蛋白质含量作为评价霉变大豆加工所得豆粕质量的指标是不合适的,而采用豆粕氢氧化钾蛋白质溶解度作为评价指标更为合理.这一结果应在大豆油脂生产和豆粕贸易中受到重视.
推荐文章
湿法粉碎豆粕对大豆分离蛋白生产的影响
湿法粉碎
低温脱脂豆粕
大豆分离蛋白
凝胶
大豆粕残油的影响因素及正交实验
大豆粕残油
影响因素
正交实验
大豆脱皮工艺和生产等级大豆粕探讨
大豆
等级豆粕
热脱皮
冷脱皮
价值
脱脂豆粕预处理对大豆球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
脱脂豆粕
预处理
大豆球蛋白
功能性质
蛋白质氧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霉变大豆对豆粕质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油脂 学科
关键词 大豆 霉变 豆粕 质量
年,卷(期) 2006,(12) 所属期刊栏目 油料加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20
页数 4页 分类号 TS224.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3-7969.2006.12.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玉兰 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 228 1332 17.0 23.0
2 汪学德 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 134 649 12.0 17.0
3 李燕 5 15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4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61)
二级引证文献  (75)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3(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5(1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6(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7(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8(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豆
霉变
豆粕
质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油脂
月刊
1003-7969
61-1099/TS
大16开
1976-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867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6077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