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靛酚蓝-分光光度法是一种灵敏度高,对设备要求简单,线性相关性好,重现性高的氨态氮检测方法.文中对该方法的检测波长、反应温度、时间以及催化剂浓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检测波长为637 nm,反应条件为37℃、25 mg/L的催化剂和20 min的反应时间,并由此得到一条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6的氨态氮标准曲线.同时,对靛酚蓝法用于普通发酵体系测定氨态氮进行了探讨.对常用发酵基质如碳源、氮源、金属离子以及消泡剂等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这些常用基质基本不影响本法的测定结果.最后,将该法用于泰乐菌素和阿维菌素的发酵液测定并与离子选择电极法进行了比较,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由此证明该方法是一种准确可靠,切实可行的检测发酵液中氨态氮的方法.
推荐文章
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表水氨氮含量的研究
分光光度法
氨氮含量
加酸量
絮状物
浅析酚试剂分光光度法甲醛测定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
甲醛
测定
分光光度法测定马铃薯中抗坏血酸含量
分光光度法
马铃薯
抗坏血酸
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磷含量的探讨
总磷
抗坏血酸
硫酸肼
分光光度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靛酚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液中氨态氮含量研究
来源期刊 食品与发酵工业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靛酚蓝 分光光度法 氨态氮 发酵
年,卷(期) 2006,(9) 所属期刊栏目 分析与检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4-137
页数 4页 分类号 TS2
字数 294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3-990X.2006.09.03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梁剑光 常熟理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系 29 244 7.0 14.0
2 朱玲 南京工业大学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 5 82 5.0 5.0
3 徐正军 12 149 6.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1)
同被引文献  (123)
二级引证文献  (141)
196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2(2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3(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4(1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5(21)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6(18)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7(23)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8(2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9(25)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20(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靛酚蓝
分光光度法
氨态氮
发酵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与发酵工业
半月刊
0253-990X
11-1802/TS
大16开
北京酒仙桥中路24号院6号楼
2-331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595
总下载数(次)
34
总被引数(次)
10705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