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为杏汁发酵饮料的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增加杏果实的加工利用途径.[方法]以兰州大接杏杏汁为试验材料,采用生物发酵方法,通过活性干酵母与果酒酵母双菌共酵试验,确定杏汁发酵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杏汁的降糖速度和发酵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同一温度下,pH 3.5~4.0之间对杏汁的发酵速度、可滴定酸含量、酒精的生成均没有显著影响:活性干酵母单蓖发酵比活性干酵母与果酒酵母双菌共酵的降糖速度快、发酵速度也高;不同发酵条件试验中,杏汁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均为先升高后降低,最终发酵杏汁中的可滴定酸含量比杏汁中的略有升高.[结论]杏汁饮料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25℃、pH 3.5、接种量3%,活性干酵母与果酒酵母的接种比例为1:3,发酵时间20 h.
推荐文章
葡萄酒活性干酵母发酵性能的比较
葡萄酒
活性干酵母
发酵性能
不同干酵母对莲雾果酒酿造的影响
莲雾
果酒
活性干酵母菌
拉曼得系列
发酵
固定化酵母发酵制备辣木果酒的工艺研究
辣木果酒
固定化酵母
发酵
工艺优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活性干酵母与果酒酵母共酵杏汁饮料工艺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杏(Prunus armeniaca) 发酵饮料 工艺 活性干酵母 果酒酵母
年,卷(期) 2007,(2) 所属期刊栏目 园艺·贮藏·保鲜·加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8-364
页数 7页 分类号 TS2
字数 496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578-1752.2007.02.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韩舜愈 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119 865 15.0 20.0
2 祝霞 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59 506 13.0 1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9)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杏(Prunus armeniaca)
发酵饮料
工艺
活性干酵母
果酒酵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78-1752
11-1328/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2-138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193
总下载数(次)
1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