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10%蔗糖、0.7%绿茶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糖茶水为培养基质,传统的红茶菌菌膜分离得到的优势微生物裂殖酵母菌、产膜醋酸菌、乳酸菌A、乳酸菌P为试验菌种,在28℃恒温静止进行单一和混合培养12d,每4d取样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菌种单一和混合培养不同时间,其培养液中的各儿茶素及总量存在明显差异,产膜醋酸菌混合培养有促进EGCG、ECG降解的作用.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A、P混合培养,其培养液中酯型儿茶素含量远远高于酵母菌、醋酸菌混合培养液,乳酸菌A、P有抑制酯型儿茶素降解的作用.
推荐文章
红茶菌中风味物质相关功能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红茶菌
微生物组成
酵母
细菌
风味物质
“红茶菌”中微生物的分离及纯菌混合发酵生产
“红茶菌”
分离
纯菌混合发酵
功效成分
红茶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其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红茶菌
功能性发酵饮料
微生物多样性
非培养依赖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红茶菌中优势微生物发酵儿茶素的变化研究
来源期刊 食品科学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红茶菌 优势微生物 儿茶素
年,卷(期) 2007,(8) 所属期刊栏目 生物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7-260
页数 4页 分类号 Q946
字数 301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2-6630.2007.08.06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德华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茶叶研究所 28 285 10.0 16.0
2 蒋立文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茶叶研究所 137 812 16.0 22.0
6 易灿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品微生物研究所 9 42 4.0 6.0
7 唐道方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茶叶研究所 8 95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28)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15)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红茶菌
优势微生物
儿茶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科学
半月刊
1002-6630
11-2206/TS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禄长街头条4号
2-439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602
总下载数(次)
47
总被引数(次)
34840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