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壳聚糖分子链上具有氨基、羟基官能团,与酸或酸性化合物结合后,便成为带正电荷的聚电解质,和溶液中存在的带负电荷的蛋白质、纤维素等微粒相互作用,能够使引起果汁和酒液混浊的蛋白质、单宁等胶态颗粒絮凝沉淀下来而达到澄清目的.黄原胶可以将食品分散体系中的颗粒物絮凝出来.本文以浊度和色差为指标,壳聚糖和黄原胶为澄清剂,研究了壳聚糖/黄原胶对绿茶汁的澄清效果,确定了最佳的工艺参数,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多因素正交试验,得出澄清绿茶汁的最适工艺为时间55min,壳聚糖(10g/L)黄原胶(10g/L)比例7:3,绿茶汁pH4.1,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此时浊度为0.63NTU,绿茶汁的色差L*=40.08,b*=20.19,此工艺条件不但能得到满意的澄清效果还能呈现绿茶原汁的亮黄色.
推荐文章
壳聚糖与黄原胶对菠萝汁澄清效果的研究
菠萝汁
澄清
壳聚糖
黄原胶
壳聚糖对石榴果汁澄清效果的影响
石榴果汁
澄清
壳聚糖
壳聚糖澄清柚子汁效果的研究
壳聚糖
柚子汁
澄清
透光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壳聚糖与黄原胶对绿茶汁澄清效果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食品添加剂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绿茶汁 澄清 壳聚糖 黄原胶
年,卷(期) 2010,(1) 所属期刊栏目 开发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5-198,229
页数 5页 分类号 TS255.44
字数 363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2513.2010.01.03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惠华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工程与科学系 121 1469 20.0 33.0
2 潘叶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工程与科学系 4 35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3)
共引文献  (99)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绿茶汁
澄清
壳聚糖
黄原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食品添加剂
月刊
1006-2513
11-3542/TS
16开
北京朝阳门外大街甲6号万通中心3座1403室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60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395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