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该文围绕目前工业化生产11S和7S组分的分离技术成果,结合实验室的分离技术(Guo法),比较了各种分离方法的差异.结果表明:分离提取技术利用的原理几乎均建立在"碱溶酸提"和"冷沉"作用基础之上.Wu首次成功地进行了7S和11S的工业化分离,之后的研究多是对此方法的改进和修饰.而Guo法是唯一采用中性条件抽提的工业化分离方法,在节省了原料碱的同时,避免了蛋白的变性.同时,该文提出了目前工业化生产大豆组分蛋白中存在的问题,虽然不断在加工方式上进行改进,但仍存在步骤复杂、产率低、生产成本高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作者进一步对实现工业化分离大豆组分蛋白提出了需要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推荐文章
大豆籽粒贮藏蛋白11S和7S组分提取分离方法的优化
大豆
贮藏蛋白
11S和7S组分
Nagano法
优化
大豆11S和7S蛋白质凝胶特性的研究综述
大豆
11S
7S
11S/7S
亚基
SPI
热致凝胶
特性
运用关联分析定位栽培大豆蛋白11S、7S组分的相关基因位点
栽培大豆[Glycine max (L.) Merr.]
11S亚基
7S亚基
SSR
关联分析
栽培大豆蛋白亚基11S/7S组成及过敏蛋白缺失分析
栽培大豆
球蛋白亚基
Gly m Bd 28K
Gly m Bd 30K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工业化大豆蛋白7S和11S组分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大豆科学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大豆蛋白 分离技术 工业化生产 7S富集蛋白 11S富集蛋白 产量 纯度
年,卷(期) 2010,(3)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9-524,529
页数 分类号 TS214.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顺堂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133 948 16.0 22.0
2 徐婧婷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23 78 6.0 7.0
3 任建华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6 11 2.0 3.0
4 叶凌凤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7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42)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豆蛋白
分离技术
工业化生产
7S富集蛋白
11S富集蛋白
产量
纯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豆科学
双月刊
1000-9841
23-1227/S
大16开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68号
14-95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61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20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