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在规定寻北时间内确定最佳采样时间和提高寻北精度,针对多位置陀螺寻北仪寻北误差与采样时间的关系问题,以FOG二位置寻北方案为例,采用FOG寻北误差理论推导结果与寻北实验结果相比较的方法,结合FOG数据的自相关性理论分析结果,分析得到了多位置寻北误差随采样时间的变化规律:随采样时间的增加,寻北结果会产生寻北精度不稳定、基本稳定、寻北精度较高和寻北误差增大等四种情况;分析了寻北实验误差小于理论计算结果以及寻北精度并非一直随采样时间增加而提高的原因;提出采样时间极限的概念,并得到实验样机采样时间极限为120 s,提出确定采样时间的原则和选择最佳采样时间的方法,这对多位置陀螺寻北仪设计和提高寻北精度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推荐文章
二位置陀螺寻北仪及转位误差分析
陀螺
寻北仪
误差分析
基于抗差估计的全姿态多位置寻北
全姿态寻北
总体最小二乘
粗差
抗差估计
基于多位置捷联寻北系统的位置点数分析
多位置
捷联寻北
位置点数
寻北误差
光纤陀螺寻北仪航向效应误差分析和补偿
光纤陀螺
四位置
倾斜寻北
象限判别
航向效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多位置寻北误差与陀螺数据采样时间的关系
来源期刊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多位置陀螺寻北仪 寻北误差 采样时间 采样时间极限
年,卷(期) 2011,(3) 所属期刊栏目 慢性系统研究与分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6-289
页数 分类号 U666.1
字数 321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鲁军 军械工程学院光学与电子工程系 34 168 7.0 11.0
2 刘军 军械工程学院光学与电子工程系 50 315 9.0 14.0
3 王立冬 军械工程学院光学与电子工程系 38 285 8.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23)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33)
二级引证文献  (24)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多位置陀螺寻北仪
寻北误差
采样时间
采样时间极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双月刊
1005-6734
12-1222/O3
大16开
天津市邮政63分箱75分箱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49
总下载数(次)
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