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微拉伸实验,研究Cu/Sn-3.0Ag-0.5Cu/Cu对接焊点在不同电迁移时间下阳极、阴极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的生长演变规律及焊点抗拉强度的变化,同时对互连焊点的断口形貌及断裂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J)为1.78×104 A/cm2、温度为373 K的加载条件下,随着加载时间的延长,焊点界面IMC的生长呈现明显的极性效应,阳极界面IMC增厚,阴极界面IMC减薄,且阳极界面IMC的生长符合抛物线规律;同时,互连焊点的抗拉强度不断下降,焊点的断裂模式由塑性断裂逐渐向脆性断裂转变,断裂位置由焊点中心向阴极界面处转移.
推荐文章
电迁移对Sn3.0Ag0.5Cu无铅焊点剪切强度的影响
电迁移
剪切强度
Sn3.0Ag0.5Cu
微量Ni对Sn-3.0Ag-0.5Cu钎料及焊点界面的影响
电子技术
无铅钎料
焊点界面
Sn3.0Ag0.5Cu倒装焊点中的电迁移
Sn3.0Ag0.5Cu
倒装
焊点
电迁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电迁移极性效应及其对Sn-3.0Ag-0.5Cu无铅焊点拉伸性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界面化合物 电迁移 极性效应 抗拉强度 断裂
年,卷(期) 2011,(12) 所属期刊栏目 功能材料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94-3099
页数 分类号 TG425.1
字数 303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石永华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76 714 14.0 22.0
2 姚健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7 53 4.0 7.0
3 卫国强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39 190 8.0 12.0
4 谷丰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2 19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28)
二级引证文献  (14)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9)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界面化合物
电迁移
极性效应
抗拉强度
断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月刊
1004-0609
43-1238/TG
大16开
湖南省长沙中南大学内
42-218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24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1740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